中國體育報南昌5月21日電(記者 張小可)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體育消費在未來五年將呈現出哪些特點?中國的體育消費是否能保持高速增長?5月21日,在第十二屆中國體育產業交流大會上,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裕雄以《突破體育消費增長的邊界》為題發表主題演講,系統闡釋了中國體育消費未來增長的底層邏輯與實踐路徑。
王裕雄基于多年實證研究指出,中國體育消費增長需從人群結構、供給創新、消費升級三個維度突破傳統邊界,構建“廣化—深化”的立體增長模型。
從經濟發展趨勢來看,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望與國民經濟增速保持一致。然而,收入增長是否必然帶動體育消費快速增長?王裕雄將居民體育消費決策行為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決定是否成為體育消費者;第二階段是確定體育消費的金額。“我們分析發現,經濟條件、收入水平、房產情況以及收入來源等因素對居民是否選擇體育消費并無影響,但當居民已決定進行體育消費,這些經濟因素則顯著影響其消費金額。”王裕雄說。
基于這個結果,王裕雄認為中國體育消費增長可分為“廣化”和“深化”兩個過程,“廣化”即讓更多人成為體育消費者,“深化”指讓體育消費者增加消費金額。在此背景下,要實現“廣化”,僅靠收入增長遠遠不夠,必須大力發展全民健身事業和推廣運動項目。
釋放低水平體育消費人群的需求同樣重要。當前,中國存在大量體育消費水平較低的人群,而制約這部分人群消費需求釋放的關鍵在于供給側。王裕雄以健身消費為例,消費者預算有限時,傳統健身房因難以形成盈利的商業模式,往往無法滿足其需求,進而導致消費無法發生,產業發展受限。在此情況下,推動供給側和商業模式創新成為關鍵。中國企業家已通過創新,滿足了低預算健身消費者的需求,如互聯網健身、基于互聯網社區的連鎖健身房等新興業態,以低價格提供服務,有效填補了市場空白。“從全球視角看,中國體育產業通過創新,將商業模式向資產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轉變,未來在滿足低水平體育消費需求方面潛力巨大。”王裕雄說。
對于高水平體育消費人群,其消費需求升級趨勢明顯,未來體育消費升級將體現在對體育用品品質和服務體驗要求的提升,以及運動項目向更具挑戰性方向轉變等方面,因此體育服務消費轉型升級至關重要,這要求體育用品行業和服務端加快轉型升級,以滿足高水平體育消費人群的需求。
王裕雄認為未來五年中國體育消費具備持續高速增長的潛力。為實現這一目標,需從三方面發力:其一,持續強化全民健身與運動項目推廣,可借助政策引導和數字經濟、虛擬體育等新興手段,推動運動項目普及;其二,不斷推動供給側創新,鼓勵市場主體在商業模式和消費場景上創新,探索更多滿足不同消費需求的可能性;其三,保持政策一致性并提升精準性,延續推動業態融合發展的政策方向,優化消費補貼等政策。
編校:陸秋萍
審核:焦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