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馬拉松為代表的路跑賽事在我國蓬勃發展。2023至2024年,全國路跑賽事(參賽人數800人以上)數量由699場增加到749場,參與人次從605.19萬增長至704.86萬,已成為我國參與面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群眾性體育賽事之一。路跑運動能夠以較低的參與門檻準確對接日益壯大的全民健身需求,成為提高人民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路跑運動和路跑賽事已經成為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內容,是全民健身的“晴雨表”,也是促進消費提振升級、推動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金鑰匙”。
2025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中提出“擴大文體旅游消費,支持各地增加優質運動項目和特色體育賽事供給”,明確將運動項目與體育賽事供給作為提振體育消費的重要舉措和發展方向。路跑運動是典型的以賽事為核心,將全民健身需求與體育產業發展有機融合、深度融合的運動項目。2023年、2024年,在中國田徑協會的大力支持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中國體育經濟研究中心就我國路跑消費與賽事經濟展開專項調查研究。
研究認為,當前我國路跑賽事經濟的發展總體呈現出兩個方面的趨勢。一是路跑賽事消費總規模增幅顯著。2023年,我國馬拉松賽事參賽者人均總消費支出為13701元,按當年中國田徑協會認證賽事全馬、半馬完賽總人數97萬人推算,僅認證賽事參賽者消費總規模超133億元;2024年,我國馬拉松賽事參賽者人均總消費支出增至14141元,按當年完賽總人數119.1萬人推算,認證賽事參賽者消費總規模超168億元人民幣,較2023年增長26%。二是路跑消費拉動效應更加顯著。2023年我國認證賽事參賽者直接消費總規模為82億元,因參賽產生的吃住行游購娛等間接消費總規模達到50億元。2024年,我國認證賽事參賽者直接消費總規模、間接消費總規模分別達到98億元、69億元,與2023年相比,直接消費總規模增長20%,間接消費總規模增長38%,間接消費增長率超過直接消費18個百分點。從直接消費對間接消費的帶動作用來看,2023年參賽者人均直接消費帶動間接消費比例為1.6∶1;2024年這一比例達到1.4∶1,即參賽者在運動參與上每花費1.4元錢,就能帶動1元錢的間接消費。
當前我國路跑賽事經濟與路跑消費的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路跑賽事促消費的作用顯著。2024年,我國各類路跑賽事參賽者人均總消費支出為13444元,路跑賽事參賽者人均總消費支出是未參賽跑者的3.6倍,賽事拉動消費的作用十分突出。二是“跟著路跑賽事去旅行”的特征突出。2024年,調查樣本中83.2%的參賽跑者有異地參賽經歷,其中61.9%的異地參賽跑者在賽事舉辦城市停留2天,并且隨著異地參賽場均停留時間的增加,人均總消費支出呈現顯著增長態勢,消費重點也逐漸從參賽消費轉向旅游消費。三是路跑賽事中“銀發經濟”現象凸顯。2024年,我國60歲及以上參賽者異地參賽場均停留時間為3.42天,高出全年齡段參賽者均值24個百分點,中老年跑者因參賽產生的吃住行游購娛等間接消費也顯著高于年輕人。四是國產品牌跑鞋正在崛起。當前,我國78%的跑者會優先選擇國產品牌的跑鞋,僅有22%的跑者會優先選擇非國產品牌的跑鞋,國產品牌跑鞋選購者青睞的價格區間為300-999元,占比超過70%。相較國外品牌,國產品牌跑鞋更具性價比,逐漸受到我國跑者的認可。五是路跑直接消費中的實物消費占主導。從消費結構來看,2024年,我國跑者購買路跑服裝鞋帽的消費支出在直接消費中的占比約為35%,購買運動手表、心率帶等可穿戴裝備支出占比約為27%,購買專業運動營養補劑等營養品支出占比約為10%,相對服務類消費,實物消費支出占比較高。六是路跑運動參與和消費具有較強的包容性。路跑運動是極具包容性的運動項目,運動參與的技能門檻、消費門檻以及對場地設施的要求低,而且運動參與的自主性強,可以各取所需,不同運動基礎、不同需求的跑者均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鍛煉、比賽和消費。
隨著路跑賽事體系的不斷優化、賽事供給質量的有效提升,以及賽事場景的創新與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路跑賽事經濟有望成為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路跑消費在推動我國體育用品制造業、智能體育裝備制造業,以及運動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的作用將進一步放大,在促進文商旅體融合發展方面的潛能將進一步釋放。未來,路跑運動在提高人民群眾身心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搭建展示城市和國家文化軟實力重要平臺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將愈發凸顯,在助力強國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綜合價值還將不斷彰顯。
(文/趙軼龍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
編校:陸秋萍
審核: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