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決勝巴黎·綻放奧運——奧運冠軍面對面”巡回宣講活動圓滿落幕。這場歷時8個月的活動,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體育總局主辦,奧運冠軍走進新疆、山東、陜西、江西、西藏等地的學校、軍營、鄉村和企業,將中華體育精神與紅色文化、地域特色深度融合,為體育強國建設注入強大精神動能。
2024年11月25日至29日,活動首站在新疆舉行。李越宏、潘展樂、張雨霏等11位奧運冠軍齊聚新疆師范大學,潘展樂講述打破世界紀錄的拼搏歷程:“曾有人說我‘天賦不夠’,但我用每天1萬米的訓練證明自己。”張雨霏以“下一枚獎牌最珍貴”的宣言,展現永不懈怠的逐夢歷程。
在基層互動中,冠軍們走進校園,與學生切磋球技、簽名留念,孩子們追著問“怎樣才能當冠軍”;深入軍營,李越宏為戰士示范射擊呼吸技巧,劉洋分享體操平衡心得;走進鄉村,他們參與農產品推介,和各族群眾共跳新疆舞,品嘗烤包子,聽老鄉講“現在村里有了籃球場,年輕人愛運動了”。
活動讓新疆群眾真切感受體育的力量,體育精神閃耀天山南北。奧運健兒也見證了新疆戍邊興疆的發展成果。中華體育精神與文化潤疆工作在此交融,為建設美麗新疆增添了強勁動力。
2024年12月26日,活動在山東臨沂市開啟新的一站。沂蒙精神與中華體育精神在這里產生強烈共鳴。黃雨婷、鄒敬園等5位奧運冠軍走進物流企業,鄒敬園聊起體操訓練:“一個動作重復上千次,枯燥嗎?但想到國歌響起的瞬間,就覺得值。”孫夢雅分享皮劃艇賽場“肌肉抽筋仍拼命劃槳”的經歷,讓企業員工們感同身受——原來賽場拼搏與風雨兼程的物流工作,都是對責任的堅守。
在臨沂市體校,黃雨婷手把手教學生握槍姿勢,練俊杰在跳水池邊示范轉體動作,“別怕失誤,失誤是冠軍的必經之路”的鼓勵,讓小運動員們眼神發亮。臨沭縣朱村的紅色之旅更顯厚重,冠軍們在抗日紀念館看到“最后一粒米做軍糧”的標語,聽著沂蒙紅嫂的故事,李越宏感慨:“我們賽場奪金,沂蒙人民戰爭年代用生命支持革命,精神一脈相承。”他們向村民講奧運故事,也聽老人說鄉村新變化,紅色基因與體育精神交織成老區發展的引擎。
2025年4月2日,延安的春色里迎來了侯志慧、劉宇坤等四位冠軍。啟動儀式上,侯志慧的講述直擊人心:“東京奧運會因傷差點退賽,是‘不服輸’撐著我,巴黎終于圓夢。”陜西籍冠軍劉宇坤帶著鄉音:“西安訓練時養成的韌勁,讓我在射擊賽場穩得住。”臺下學生掌聲經久不息。
在延安體育運動學校,侯志慧站在舉重臺邊糾正小隊員動作:“膝蓋再彎一點,腰腹收緊,對,這就是力量感!”孩子們從拘謹到追著問“每天練多久”,眼里滿是對夢想的向往。走進社區,冠軍們跟著學扭秧歌,肖雁寧笑稱:“花樣游泳的韻律和秧歌節奏,都是對美的追求。”企業車間里,孫佳俊與工人聊“壓力管理”:“比賽前我也失眠,后來發現,專注當下就不慌了。”
延安1938街區的體驗讓冠軍們動容。看《延安保育院》情景劇時,劉宇坤悄悄抹淚;學唱《南泥灣》時,大家格外投入。侯志慧在留言本上寫下:“延安精神,永遠是我們的精神鈣片。”在這里,延安精神滋養了體育力量,中華體育精神和延安精神交融,在延安的春天里,中華體育精神愈加生機勃勃,激勵著更多人踔厲奮發,奮勇前行。
2025年4月18日,活動走進江西贛州,徐詩曉、徐嘉余等冠軍踏上紅土地。崇義中學里,江西籍運動員徐詩曉看到孩子們覺得格外親切,她握著學生的手說:“劃皮劃艇時,每一槳都要精準,就像你們讀書要字字入心。”徐嘉余被舞龍隊吸引,跟著鼓點比劃:“運動員和舞龍隊員一樣,都靠團隊配合。”
章源鎢業車間里,侯志慧、黃雅瓊與工人聊起“傷病與堅持”。黃雅瓊說:“羽毛球運動員手腕常貼肌效貼,熱愛能打敗疼痛。”崇義三棲戶外基地中,冠軍們體驗航海模型,徐嘉余對露營的孩子說:“體育不只是奪金,更是快樂。”
于都的活動浸透著長征精神。徐嘉余、黃張嘉洋等向革命先烈致敬,看《告別》情景劇時眼含熱淚。在梓山鎮潭頭社區,看《永遠的初心》紀錄片,冠軍們感慨:“長征精神與奧運精神,都是向著目標不停步。”活動既傳遞了體育信念,也展現了贛南振興成果,讓蘇區精神與體育精神共同成為奮進動力。
2025年7月17日,活動收官站來到西藏。林芝市廣東實驗小學的孩子們站在凳子上,翹首等待。馬龍、龍道一、王柳懿等冠軍的到來,讓孩子們如高原雪水般清澈的眼睛里有了更多期待。
宣講會上,龍道一的故事令人淚目:“醫生說我‘不適合跳水’,但我偏要試。巴黎奧運會奪冠那天,我對著鏡頭喊‘我可以’!”王柳懿、王芊懿姐妹分享了從低谷中奮起的經歷,“兩次選拔失利,我們在不同城市訓練,每天視頻打氣,終于讓中國花樣游泳登頂。”
在魯朗的藏族同胞家,酥油茶香氣撲鼻。馬龍和小朋友嘮起“私房話”,“你哪一科成績最好呀?你平時是住校還是走讀?”陳清晨主動帶貨,“你們的東西太好吃了,我要買點回去給家人,得給你們帶來點消費。”
在林芝火車站,奧運冠軍們與鐵路職工和附近鄉鎮代表齊聚一堂。馬龍表達了對國人支持的感謝,李倩分享了自己對拳擊運動的熱愛和對勝利的渴望。在“雪域天路”拉林線上,奧運冠軍和鐵路職工、旅客們一起聯歡,高唱“我和我的祖國”,將中華體育精神帶上雪域天路。一個小伙子意外和奧運冠軍買到同一個車廂的票,激動萬分,但是他一直安靜地坐在角落,沒有去簽名合影。“他們太累了,需要休息,能親眼看到這些冠軍,和他們一起唱歌,我已經知足了。”拉林線上,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奧運冠軍還和同樣在西藏進行宣講的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暑期赴西藏實踐宣講隊在林芝站擦肩而過,他們互致書信,讓青春在這條“高原幸福路”上匯聚閃光。
宣講活動的最后一站來到了拉薩,在北京援藏干部指揮部,冠軍們看著援藏成果展感嘆:“老西藏精神、援藏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都是‘奮斗’的不同寫法。”在西藏藏醫藥大學,冠軍們與大學生們約定共同用奮斗書寫最美好的青春篇章。
西藏軍區某部,奧運冠軍與部隊官兵交流分享奧運故事,黃雨婷、陳清晨、馬龍等講述賽場拼搏經歷,潘展樂和張雨霏雖未到場,也通過視頻送上祝福。戰士們和陳清晨組隊打羽毛球,和郭崎琪、黃雨婷手拉手跳舞,和馬龍比賽疊被子,歡聲笑語回蕩在高原軍營。在交流中,奧運健兒學習到高原戰士堅定執著、甘于奉獻的精神品質,戰士們也從奧運冠軍身上汲取到拼搏奮進的力量。“你們戍邊衛國,我們賽場拼搏,都是為國爭光都是讓祖國驕傲。”這一刻冠軍們與戰士們是精神的共振,是信念的執著,實現了體育精神與衛國戍邊情懷的交融。
最后的宣講活動,運動員們見到了三代珠峰登頂者,聽到了那些克服人類極限的故事,更深刻地領悟到登山精神,他們和這些登頂英雄以及現場的藏族同胞一起高聲朗誦中華體育精神頌,將活動推向高潮。“體育如同登山,頂峰榮耀轉瞬即逝,但攀登過程中淬煉的精神永存。讓中華體育精神與奧林匹克精神交相輝映,是我們這一代攀登者的責任。”馬龍說。
8個月,奧運冠軍足跡跨越東西南北,中華體育精神隨之浸潤人心。從天山腳下到沂蒙老區,從紅色延安再到雪域高原,從學校到軍營,從企業到社區,從業余體校的小運動員到部隊戰士再到高原天路上的火車司機,一場場宣講,讓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閃耀時代光芒,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磅礡力量。
(記者 陳思彤)
編校:陸秋萍
審核:焦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