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壯麗山河和豐富地貌為多元運動提供了天然舞臺。在貴州壩陵河大橋370米高的蹦極點,挑戰者縱身一躍,腎上腺素瞬間拉滿;在湖南張家界體驗一次飛拉達,腳下是百米深谷,人們享受著在懸崖旁“飛檐走壁”的快感;在貴州鎮遠高過河漂流,橡皮艇在激流中瘋狂旋轉,游客笑稱“當年唐僧師徒都沒遭過這么大的罪”;相約在泰山之巔邂逅一次日出,被眾多大學生列入畢業前的體驗項目名單……這些充滿自然野趣與刺激性的活動正成為戶外運動愛好者鐘愛的體驗項目。
與此同時,強調輕松、舒適的“佛系”戶外運動也蔚然成風。在社交平臺上,爬有索道的山、玩減速版蹦極、躺在淺溪中漂流,輕松愜意的嬉戲同樣收獲了無數點贊。
電梯登山的普及,讓體力有限的孩子或腿腳不便的老年人也能輕松登頂,飽覽云海壯闊;勻速下降的減速版蹦極則剝離了緊張和高風險,讓人們有勇氣張開雙臂沉浸式放松身心;不會游泳的年輕人躺在淺水漂流區的漂浮墊上,手捧奶茶仰望藍天,自是一番適意休閑……戶外運動的定義早已超越傳統框架,變成了人們心目中“適合自己的,任何能帶來愉悅與放松的戶外活動時光”。
或劇烈刺激,或輕松自在,無論選擇哪種方式參與戶外運動,安全始終是不可逾越的底線。在貴州的漂流河道旁,人們注意到:在難度較小的區域,安全員隨意分布,站在岸邊;而他們一排排站在水中形成人墻的地方,水流相對湍急,這也提醒著游客在此需要格外警惕。中國登山協會的專家向公眾提示野外徒步的基本安全原則:結伴而行,備足應急物資;滑雪時護具必不可少,頭盔能大幅降低頭部受傷風險。在國際雪聯的安全準則中,自控原則至關重要:滑雪者需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速度與路線。這一理念適用于所有戶外活動——當有人站上蹦極臺猶豫不決時,選擇使用減速裝置不應被嘲笑。相反,這是對自身極限的清醒認知。真正的運動自由,從來不是盲目發起挑戰,而是在敬畏中找到與自我身心和諧共處的平衡點。
戶外運動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關鍵在于它是否契合當下的你。驚險激流中水花四濺映照下的笑臉,與淺水區漂浮墊上那份慵懶的滿足,本質上是同等濃度的快樂。無論是挑戰370米垂直落差的飛身一躍,還是乘著電梯悠然欣賞流動的山色,開心自在,值得同等的掌聲。當人們不再用強度、難度等單一標尺去評判,轉而關注每個人的身心是否得到真正的滋養與愉悅,就能在廣闊的戶外運動天地中找到各自的位置,享有同樣的滿足與樂趣。
畢竟,運動的目的應是追求內心的豐盈與自在,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動起來就好。
(孫婧秋)
編校:陸秋萍
審核:焦一佳